调整心态迎中考

2013-08-15 16:46:08
五中
原创
58664
摘要:理解孩子的付出 家长要体会孩子求学中面临的种种困境:现在的考生们常常是早上6点多钟起床,晚上十点多才休息,体力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消耗。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,一味逼孩子学习,往往会引发家庭矛盾,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。人的大脑在

理解孩子的付出

家长要体会孩子求学中面临的种种困境:现在的考生们常常是早上6点多钟起床,晚上十点多才休息,体力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消耗。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,一味“逼”孩子学习,往往会引发家庭矛盾,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。人的大脑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会有一个疲劳期,短暂的放松和消遣是合理的,也是必要的。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,把握好分寸,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,效果应该是令人满意的。在中考前、考中与考后也应注意少给孩子施加可见不可见的压力,如考前父母过于紧张,考完某科以后问这问那,考试某科发挥可能不理想父母表现出失望等。中考结束后对成绩的关心远超过对孩子的关心等。

善于鼓励和沟通

要想取得理想的沟通效果,应遵循以下几点:

表扬要具体,情感要真挚。语言是情感的载体,如果家长不是出于真心赞扬的目的,语言往往会包含一种虚假的因素,这当然蒙不了初三的孩子。因此,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,给予发自内心的赞扬。比如,中考语文考完以后,父母可以说:“孩子,不管你考的怎么样,爸爸妈妈看到你已经尽力了,爸爸妈妈相信你也支持你!”这样孩子感觉能得到父母的真心支持和鼓励,情绪更加稳定,有利于正常或超常发挥。

多倾听,少否定

家长应该让孩子说,而且是毫无顾忌地说。在听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们的情况、心理、彼此的关系、对事情的处理态度等,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。“其实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,就是没有考虑到某某因素,所以效果不像你们想像得好”。在这样的交流中,孩子没有遇到简单的否定,而是得到了家长的理解,他会很高兴、很顺畅地接受父母的指点,调整自己的做法,向合理的正确的方向靠拢。

考中考后

1、 中考过程中及考后父母应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,如对中考结果的过分担忧,焦虑的关注,对孩子考中考后一些消极情绪的关注等等。

2、 还有就是给孩子考后放松的空间,如要求孩子散步、出外走走,注意运动等等。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孩子一同去外出旅游等。

3、 少训斥,批评和责骂,多鼓励,支持。中考前后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压力,造成部分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,这段时间里要注意关心自己的孩子。

言行篇-----中考生家长言行六忌

面对中高考,许多考生家长内心也越来越焦虑紧张。他们为孩子考什么样的高中和大学而思前想后;为孩子的功课复习着急上火;为孩子身体能否承受重荷担忧操劳:为孩子能否考好而忧心忡忡。所有这些,导致了许多家长或多或少的行为“变形”,进而造成对考生心理的负面影响,使他们压力增大、情绪波动、心神不宁、信心动摇。为此,家长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注意自己的言行。

许多专家认为,考生家长应:

一忌如临大敌

一些家长在孩子备考过程中,内心充满了担忧甚至恐惧,经常寝食不安,心慌意乱。这种在家长身上表现出的“考试焦虑症”,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,影响他们的情绪,而且,会使家长失去冷静,不能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。所以,家长必须保持情绪的稳定,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内心的紧张不安,避免因家长的慌乱带给孩子“高考很可怕”,“对高考没把握”的消极信息或暗示。

二忌唠叨无度

越是临近中高考,一些家长越觉得对孩子不放心,所以总想对孩子多叮嘱几句,诸如"十年寒窗,在此一举","离高考还有10天","你可要为父母争口气",“你可要好好复习呀!”等等。有些家长一说就失去了“刹车”,不管孩子现在在干什么,不管现在需不需要说,只管从“考试”讲到“就业”,从“分数”讲到“前途”,从“学业”讲到“良心”……只讲得孩子心烦气躁,难以静心。有些家长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,施加压力,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,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。这样显然是不行的。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。但是,父母也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,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想考个好成绩,进入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呢?所以,在短短的十几天里,过分“叮嘱”只会对考生的生理、心理造成不良后果,。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考生的行为,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。

三忌照管过甚

孩子迎接考试,家长做好后勤保证,多关心和爱护孩子,这本身没错。但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。一些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,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,一会儿削个水果,这些做法形成的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,影响孩子的情绪。从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方面看,父母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:孩子正在那冥恩苦想,爸爸走来好心相问:“复习得怎样了?”孩子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,妈妈端来一杯热牛奶说,“先喝了再复习”,此时,孩子不得不切断思路。家长的这种干扰性的关心,需要防止,需要研究如何恰到好处。其实,面对坐在书桌旁的孩子,父亲不问也罢;看着孩子专心学习,母亲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。另有一些家长,临到考试时就怕孩子吃不好,影响了学习,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。结果造成孩子肠胃不适,消化不良。心理专家指出,考试期间,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。家长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心照顾、严格要求和体贴安慰,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临考前的紧张气氛,其效果往往与家长的苦心背道而驰。

四忌期望过高

一些家长从自己的意愿出发,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,要他们“一定”要考上××中学,或者希望他们考上××高中、然后考上某某大学。这些期望,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,考生对自己的期望一起,像"三座大山"一样压在了考生的头上,使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。这些压力往往是他们难以在考试时轻装上阵,也就难以发挥最好水品。家长高要求,高期望,以及行动上有意无意地催逼、威胁、强迫和施加种种压力,只能导致心理紧张和考试失利。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,家长应该消除一切强加在孩子头上的心理压力。做父母的对子女有期望、有要求,但不能不切实际地人为拔高。脱离了现实状况、脱离了考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过高期望值,常常会造成事与愿违、适得其反的结果。不要在子女考试前给孩子"立军令状"。应多鼓励、开导,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,并帮助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。

五忌反差太大

因为中考,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,不敢大声讲话,不敢大步走路,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;有的家长变得比平时更严厉,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;家里的饭菜变得更加讲究、更加丰盛;妈妈请假在家,专门来服侍要考试的儿子。这一切变化,都会使孩子内心不安、紧张和无所适从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主体的一种适应过程。孩子在家庭环境的这种变化中,也得主动或被动地适应。这种适应过程往往引起人生理心理上的一些变化,包括精力的消耗。更何况,如果孩子不能适应或没来得及适应,对考试就会有不良影响。所以,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太大。除了像家庭不和、夫妻吵架、搓麻打牌、宾朋不断这种必须改变的之外,保持原样未尝不好。这会有利于孩子情绪稳定,精力集中。

六忌盲目攀比

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别人的孩子,像“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学习特别勤奋,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”或是“听说某某学习效率特别高,你向人家学着点”,“某某的孩子去年考到了××中学某某大学,你要得比他更好呀!”等等。这样容易让孩子受到精神打击而丧失信心。父母应该要明白,人与人是不同的,硬拿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相比,很多时候可能会把自己孩子的优势、长处也比没了。这让孩子没有了信心不说,家长也很容易心理受挫。而冷静地与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及缺陷,多肯定以鼓舞士气,并让孩子确定近期复习策略,以扬长避短,考出自己的水平,这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做的。

心理医生对中高考学生的心理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。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渲泄情绪,把心中的苦恼、烦躁讲出来。家长要同学生多谈心,耐心倾听子女的想法,针对他们的思想情绪进行开导。要对子女多鼓励,少批评,要帮助子女正确认识中高考,使他们认识到考试既是人生的一次拼搏的机会,但也不要压力太大,要相信自己的基础水平。

只要复习的知识全面了,是会考出水平来的,不可能轻易考砸的。家长同子女也不应该过多地议论考试,对学生在模拟考中出现的一时水平下降不应过多的责怪,要帮助他们找原因,不能流露出对学生失去信心的情绪,以免影响学生的信心。

帮助学生调整好考前的心理状态,是考前的重要一环。心理医生认为这方面有许多方法,可以让学生暂时转移一下注意力,在紧张的迎考中也可以适当调剂生活,抽出一点时间来,从事一下自己感兴趣的文娱、体育活动,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。也可以进行心理辅导,调整心理状态,如用心理暗示、心理想象等方式,回忆自己成功的经历,提高自己的信心。

情绪篇----中考生家长避免五个情绪误区

在中考复习的一段时间里,家长的焦虑心情丝毫不亚于孩子,但家长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势必影响考生的情绪。我认为,中考前家长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。考试前家长的情绪要稳定,而且要保持愉快的情绪,避免5个情绪误区。

过分关爱: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,有的家长请假回家,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中考。孩子写作业时,家长一会儿到屋里给倒杯水,一会儿拿些吃的。家长的过分关爱在这种时候就是给孩子压力,增加孩子负担,孩子会想“爸妈这么照顾我,如果考不好,怎么对得起他们呀?”这会影响孩子复习功课。

过分关注:孩子的一举一动,家长都看在眼里,不停地打听,有的家长孩子接个电话也要问半天:“谁来的电话呀?男同学,还是女同学?说什么事呢,这人学习怎么样?”家长这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会让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,导致孩子与家长的心理对立。

过分期待: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,有的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:“你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,一定要如何如何”。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实力,家长过分期待,超出孩子的能力,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,引起心理波动。

忽视心理:有的家长只重视身体健康,而忽视心理健康,不去了解孩子心理,与孩子沟通时不能站在与其平等的角度,而是居高临下。这样的家长应该改善与孩子的关系,增加与孩子的沟通。尤其是在中考前要做到,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,让孩子感觉安稳舒适。

只言教不身教:有的家长不断给孩子输入集中精力、充分备考的观念,却是说一套做一套:自己回家就看电视、打麻将,不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,影响孩子的复习。

饮食篇----均衡饮食保持大脑能量充足

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中心主治医师陈超刚指出,考生复习任务繁重,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,营养需求增多,科学合理安排考前和考试期间的饮食,对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。

问:中考考试期间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?

答:原则上与平时饮食无特别不同,盲目进行“营养冲刺”容易造成肠胃不适

陈超刚指出,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,原则上应与平时饮食无特别不同。由于饮食不当,引起考试失败的事例不胜枚举。考生和家长在考试期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进补。每逢大考,许多家长总要买些补品来“补”孩子大脑。事实上,学习和记忆,很难通过短期补充营养保健品得到迅速提高。

二是贪多求快。大鱼大肉、山珍海味,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营养不足,变尽花样,遍求良方,佳肴美味供应不绝。结果是孩子不但吸收不好,导致腹泻、不舒服、食欲不振,还会导致吃得过多、过杂,增加胃肠道血流供应,却使脑内供血供氧相对减少,最终导致大脑迟钝,思维不敏捷。

三是低血糖反应。考场上常常发生晕厥的考生,多是因为血糖供应不足,引起的低血糖反应。引起低血糖反应的考生主要的饮食原因可能是不吃早餐,或者因正餐主食不够所引起。因而考生平时注意讲究均衡饮食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是获得中考成功的必备因素。

四是食谱大变脸。有的家长喜欢在考试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。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,原因在于:肠胃对一些特别的食物,需要一定的适应期。如果食谱大变脸,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。因此,考前复习冲刺,但营养切勿冲刺,否则适得其反。只要日常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,考试期间也就无需更改,特别考试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。

五是饮食不卫生。饮食不卫生包括随意进食街头摊贩、无卫生证照食品店,过多进食冷饮、雪糕、产气的碳酸饮料等食品,暴饮暴食,不按规律进食,不注意个人卫生等。饮食不卫生,后果是腹胀、腹泻,甚至严重脱水引起休克,将直接影响考试,不能不引起学生及家长注意。

问:中考复习期间如何合理安排饮食?

答:饮食要兼顾平衡,注重多样化

1、吃够主食,保证大脑能源的充足供给。大脑中葡萄糖不够,大脑的兴奋性就会下降。血糖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和谷物,如面包、馒头、米饭、面条等。

2、足量的肉、蛋、豆、奶,保证足够的蛋白质。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有增强记忆的作用。每日一个蛋、两杯奶,3两肉或鱼,4两豆腐,可基本满足中学生一日蛋白质的需要。

3、适量脂肪,帮助增强记忆力。脂肪中含有大脑记忆功能和活动必需的物质“磷脂和胆固醇”,适当吃如奶类、蛋类、动物肝脏、瘦肉、花生和核桃等食物,可帮助学习,还可增进身体发育。

4、营养全面,饮食均衡。新鲜蔬菜、水果等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元素,可减轻机体疲劳,帮助提高学习效率。因此,饮食要兼顾平衡,注重多样化。此外,食物的合理搭配,可帮助提高营养的吸收效率。  

文章分类
联系我们
联系人: 办公室:031187826001 招 生:031187048891
地址: 石家庄二中西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水源街109号 乘坐11、75、68路公交车到合作路东口站下车即到。